• 回到顶部
  • 13396096638
  • QQ客服
  • 微信二维码

创新组织染色透明在人脑组织三维成像的应用

 

大脑作为人体最复杂的器官,传统研究受限于组织不透明性,难以实现全脑三维可视化。近年来,组织透明化技术的突破为脑科学研究提供了新工具,其中X-CLARITY™技术显著提升组织透明度和抗体渗透性,成为三维成像的关键技术。发表于《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》的研究中,系统优化了人脑样本的透明化与染色方法,为疾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范式。

 

image.png

 

研究背景与技术挑战

 

人脑研究的瓶颈与组织透明化技术进展
 

人脑研究面临伦理、法律及样本获取的多重限制,而啮齿动物模型难以完全模拟人类疾病特征。组织透明化技术通过降低组织折射率实现三维成像,已在动物模型中广泛应用(如iDISCO+、FDISCO、MACS)。其中,CLARITY技术保留蛋白质结构的同时去除脂质,大多数关于CLARITY技术的研究集中在固定的啮齿动物脑组织上,对于人类大脑样本的研究相对较少。尽管已有部分研究尝试将组织透明化技术应用于人类大脑,以探究人类发育异常大脑、阿尔茨海默病、路易体病和自闭症等疾病的发病机制,但这些研究样本缺乏在透明化时间、伪影以及染色效率等方面的定量比较。此外,在抗体染色方法的选择和比较上,相关研究也较为匮乏,而抗体染色通常被认为是人类脑组织透明化研究的主要瓶颈。

 

X-CLARITY™技术的优化目标
 

提高组织透明化效率:减少透明化所需时间,使新鲜样本达到80%透明度的平均时间从4小时进一步缩短,遗体样本从40小时大幅减少,同时提升透明度质量,降低样本肿胀程度和残留污渍,增强样本处理效果。

 

降低样本处理成本:简化操作流程,减少实验步骤和所需试剂,降低时间和经济成本,使研究人员能更高效、低成本地使用该技术处理大量样本。

 

减少伪影干扰:通过改进处理方法,降低因自发荧光和激光散射产生的伪影,尤其是减少尸体样本中的伪影数量和分散度,提高成像清晰度和准确性,避免伪影对研究结果的误判。

 

增强抗体染色效果:优化染色条件,提高抗体穿透深度,使染色更均匀、稳定,实现更多种类蛋白质的有效染色。

 

扩大样本适用性:从目前主要针对人脑皮层小样本,拓展到适用于大脑不同区域、不同类型的组织样本,同时更好地处理新鲜样本和尸体样本,减少样本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。

 

技术创新与应用

 

样本的精心选取与处理
 

新鲜样本均在死后80小时内收集暂存于4°C环境,之后将大脑皮层中央沟周围的部分组织在4%多聚甲醛(PFA)中固定1周,再转移至含0.02%叠氮化钠的磷酸盐缓冲盐水(PBS)溶液中保存。遗体样本大脑皮层组织块在4% PFA中固定超过1年,实验前同样浸泡在溶液中。

 

X-CLARITY™技术的巧妙运用
 

研究人员选用X-CLARITY™技术对组织样本进行透明化处理。首先,将组织块手工切成约1毫米厚的切片,在水凝胶中孵育1天。对于新鲜样本,前期样本切片较厚,后期样本则借助1毫米网格精确切成1毫米厚。随后,使用X-CLARITY™聚合系统进行3小时聚合反应。聚合完成后,组织块用PBS洗涤3小时,再进行X-CLARITY™透明化处理,直至样本达到理想的透明效果。

 

多元染色方法的探索与比较
 

为了找到最佳染色方法,研究团队对比了三种染色方案:4天染色法(4DS)、11天染色法(11DS)和使用商业试剂盒的4天染色法(4DS-C)。在4天染色法方法中,预处理后的样本先在含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(GFAP)抗体的溶液中孵育4天后洗涤2天,再在其他溶液中孵育4天,最后洗涤2天。11天染色法方法与4天染色法步骤相似,只是一抗和二抗的孵育时间均延长至11天。商业试剂4天染色法方法则先在透化缓冲液中浸泡2天,接着在含GFAP抗体的试剂盒染色缓冲液中孵育4天,洗涤后再在试剂盒染色缓冲液中孵育4天,最后洗涤2天。

 

image.png

新鲜样品和遗体样品的清除效率

 

成像与数据分析的科学流程
 

成像前,样本需在封片剂中浸泡4小时,以实现折射率的均匀化。共聚焦显微镜使用405nm、488nm和594nm的激光激发波长,搭配10倍物镜和20倍物镜进行图像采集。利用Zen Blue、LAS X和Imaris软件对图像进行可视化和三维渲染处理,以便更直观地观察样本结构。

 

在数据分析环节,研究人员借助ImageJ软件进行多项指标的量化分析。通过计算样本透明前后的不透明度,评估透明化效率;将样本中自发荧光和激光散射产生的伪影与图像亮度关联,量化伪影水平;依据GFAP抗体荧光亮度估算染色抗原的含量;以DAPI信号亮度衡量DAPI染色效率。

 

image.png

染色抗原的量与死后间隔的关系

 

成像实验与结果分析

 

两种样本透明化效率大比拼
 

研究人员利用X-CLARITY™技术对两种样本进行透明化处理,并详细记录了透明化效率随时间的变化。结果显示,随着透明化时间的增加,两种样本的透明化效率(即透明度)均呈非线性上升趋势(不透明度下降)。新鲜样本平均仅需4小时就能达到80%的透明度,而遗体样本则需要40小时,此外,透明化处理后,两种样本均出现了肿胀现象,综合来看,新鲜样本在透明化时间和质量方面均优于遗体样本。

 

image.png

新鲜样品和遗体样品的染色效率

 

两种样本伪影差异显著
 

伪影会严重干扰荧光图像的采集,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。研究人员对比了透明化14小时的新鲜样本和遗体样本的伪影情况,发现遗体样本的伪影更为明显,且分布更为分散。进一步通过ImageJ软件量化分析发现,新鲜样本的伪影与不透明度呈一定相关性,而遗体样本的相关性较弱。即使在相似的不透明度范围内,遗体样本的伪影数量也显著多于新鲜样本。这表明新鲜样本产生的伪影明显少于遗体样本,更有利于后续的成像观察。

 

image.png

新鲜样本和遗体样本的伪影水平

 

DAPI染色在新鲜样本中更具优势
 

DAPI作为一种能高效穿透组织并对核酸进行染色的纳米级化学染料,其在不同孵育时间下的染色深度在人脑样本中尚未得到精确研究。研究人员对人类大脑皮层进行不同时长的DAPI染色实验,发现当孵育时间超过16小时时,DNA染色深度可超过500μm。而且,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,不仅染色深度增加,样本表面的荧光亮度也有所提高。对比新鲜样本和遗体样本的DAPI染色效果,发现1毫米厚的遗体组织样本在染色4天后,几乎没有DAPI染色信号(仅有自发荧光),即使使用30μm厚的切片也未观察到染色;而新鲜样本在3D透明化的30μm切片中则有明显的DAPI染色。这充分说明DAPI在新鲜样本中的染色效率更高。

 

1740389203679.jpg

在新鲜样本中的穿透深度

 

GFAP染色在两种样本中表现相近
 

研究人员采用4天染色法方法,使用抗体对透明化后的新鲜样本和遗体样本进行染色,以比较二者的GFAP染色效率。结果显示,在相同的透明化时间或相同的透明化效率下,新鲜样本和遗体样本的GFAP染色效果相似。这表明在GFAP染色方面,新鲜样本和遗体样本的表现相近。

 

image.png

染色方法的比较

 

4DS-C染色方法脱颖而出
 

研究人员对4DS、11DS和4DS-C三种染色方法进行全面比较,评估指标涵盖染色时间、抗体穿透深度、方法复杂度、组织污染程度和成本,结果表明,4DS-C方法的抗体染色深度最深。在方法复杂度方面,4DS-C方法借助商业试剂盒,操作相对简便,组织污染程度较低,染色后产生的可见伪影较少。因此,4DS-C方法在三种染色方法中表现最为出色。

 

3D成像呈现大脑微观结构之美
 

借助优化后的组织透明化技术和4天染色方法,研究人员成功获取了人类大脑的3D图像。使用凝集素作为染色染料,能够清晰呈现血管及其复杂的分支结构。利用抗GFAP抗体,则可观察到结构极为复杂的人类大脑星形胶质细胞。通过组合GFAP染色(显示星形胶质细胞)、DAPI染色(显示细胞核)和凝集素染色(显示血管),还构建出了人类大脑的复合图像。

 

image.png

可视化人脑的三维结构

 

总结与展望

该研究优化的脑组织透明化和成像方法,是脑科学研究的有力技术支撑。用新鲜样本和4DS-C染色法,能清晰观察大脑三维微观结构,助力了解大脑正常发育和疾病时的结构变化,为揭示大脑奥秘打基础,像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时可助于探索发病机制。此技术在脑部疾病诊疗上潜力巨大,可帮助医生精准识别病变组织微观特征,提升早期诊断率治疗方面,依据大脑结构变化设计针对性方案,如针对帕金森病开发神经修复疗法。未来需优化染色方案、扩大样本范围、增加样本量、改进成像技术,有望开发更优透明化技术和染色方法,结合单细胞测序等技术,从多层面解析大脑奥秘,推动脑科学发展。  

 

论文信息
 

声明:本文仅用作学术目的。

Kim MS, Ahn JH, Mo JE, Song HY, Cheon D, Yoo SH, Choi HJ. Optimizing tissue clearing and imaging methods for human brain tissue. J Int Med Res. 2021 Mar;49(3):3000605211001729.

DOI:10.1177/03000605211001729.